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15章 專家

關燈
弘歷屏氣凝神寫完策論,擱下筆的時候不由長出了一口氣。

他用鎮紙上下壓著,晾著紙上的墨,心道:那法蘭西送上的石墨筆雖好,芯兒卻脆弱易斷,更是易被抹除,是不能長久之物。

與弘晝得了些新鮮玩意兒就愛擺出來不同,弘歷在阿哥所的住處,除了西洋鐘必備外,並沒什麽西洋物件。

唯一一個擺在多寶閣上的是一只機械船。

弘歷的目光飄落在上頭,就走過去把它拿下來:這東西擺了好幾年,他都差點忘記了。

這是當年信妃娘娘送給他的生辰禮,是一只法蘭西的機械船,放在水裏還能飄起來。當時弘歷喜歡,覺得極精巧,就沒裝匣,擱在圓明園的阿哥所擺了起來。

此時他叫門口的太監打了一盆水來,將機械船放在水裏,擰了機擴,見船在水上輕盈行駛了片刻。

之後弘歷擡手將水傾倒了,只見那船沒了水,就不再動,只呆呆停在盆底。

他便心道:無論多精巧的西洋船,只要沒了水,也就是廢物了。

禁海之事,弘歷是極想推行做成的。一來,這是遵皇瑪法晚年的聖言,二來,也可就此打擊下肅毅伯府。

弘歷漸漸年長,每回想起貴妃的母家勢力都要心驚肉跳。

貴妃的阿瑪肅毅伯不必說,是一旗都統,也是如今工部領著實差的滿尚書。且他從前治河的時候,還跟十四爺有過不淺的交情,這回在木蘭圍場,弘歷是極想跟大勝歸朝的十四叔多往來走動的,誰料一直沒機緣,倒是聽聞十四叔還特意去見了一面肅毅伯觀保。

除開肅毅伯本人,貴妃的祖父和二哥都在外事衙門也是弘歷極在意的事兒。

那地兒與京中宗親權貴家都來往不少——凡是有在京官員要回鄉探親或是外放上任的,都少不得走外事衙門的關系,從西洋商館處弄一批尖兒貨充作表禮,到了外頭,物以稀為貴很有體面。

弘歷是個有心人,一年多前三阿哥弘時大婚,弘歷在席上就格外留神觀察肅毅伯一家子,發現肅毅伯府世子,貴妃的大哥也罷了,是個方正不茍言笑不善交際的人,但其二哥姜圓可謂是交游廣闊,誰見了他似乎都認識,總少不了笑著寒暄招呼一句。

想來就是在外事衙門辦差的緣故。

也實在是對比太明顯了,熹妃的母家並沒有出任何出類拔萃的官員。

三阿哥成婚,能到這偌大的場面上來一坐的,也只有熹妃的阿瑪。但他能在皇子大婚的盛典裏有個座兒,也不是憑借自己的四品典儀的虛官,而是因為有個皇子外孫,有個妃子女兒。

弘歷就看自己的外公坐在中等席上局促難安,對比肅毅伯府,看的弘歷又難受又難堪。

因他與外祖父也沒見過幾面,感情不深。

熹妃是妃位,比如今永和宮貴妃差一等,弘歷多是心疼額娘,但看外祖家不如肅毅伯府,弘歷卻是難堪與不滿多些,只覺繩穿不起豆腐。

連齊妃的阿瑪還是個正經外放掌管一方的知府呢,弘時大婚,李知府作為外祖父自然於席上受了許多宗親以及世家勳貴的恭賀,雖也有些緊張,但還算應對得當。

但看著自家外祖父坐在席面上,哪怕無人在意,都坐立不安,弘歷不免擔心過兩年自己大婚的時候,外祖父應酬不來,叫人笑話四阿哥外家如此立不起來!

從那天起,他就越發不喜歡任何西洋的東西了。

若是這一回禁海之事能成,那外事衙門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,想來很快就散了,肅毅伯府也就倒了一半。

俱弘歷所知,老肅毅伯因之前做過兩廣總督,不知是不是拿了廣州十三行和洋人的好處,所以極力反對禁海。

讚成禁海的多是京中老成持重的官員,而反對禁海的,卻是年輕官員與聞訊的地方官員居多。年輕官員多官位低微,因此老肅毅伯旗幟鮮明的反對禁海,倒是成為他們一顆定心丸一般,覺得自家陣營裏也不是都人微言輕。

連九貝勒在皇上跟前據理力爭時都道:“那些一輩子屁股在京城都不挪一下,海都沒見過的蠢材知道些什麽?皇兄與其聽他們桀桀怪叫,不如聽老肅毅伯和各地外放官的中肯之言。”

然後,九爺就因為禦前發言太暴躁,皇上還沒定禁海與否,倒是先給他禁言了,讓他不許在朝上再與人吵嚷,給九爺憋個半死。這不,聽說十四回來了,就連忙拉外援。

因此,九爺雖是反對禁海的先鋒,但反對禁海的官員中最中堅的力量卻是姜恒的外祖父老肅毅伯。

俱弘歷看著,若是真的禁海,肅毅伯府的名頭不免要暗淡一陣子,人脈也要流失不少。

於是無論從公還是從私,弘歷都盼著能行禁海之事。

為此他才多指點了些弘晝的文章。

等弘時回來,弘歷決定再去說服下他:三哥可是叫洋人的阿芙蓉坑的連儲君資格都失去了,現在還要苦哈哈常去各個港口清查禁煙,想必也願意幹脆禁海,好在京中享福。

總共三個年長懂事的皇子,若是都支持禁海,還都是引聖祖之語,皇阿瑪心裏的天平必要偏斜的。

那些支持禁海的朝臣,必然也覺得底氣大增,會繼續進言。

“來人。”

內監聞喚進來,見書房地上有水,就忙捧了布跪著擦了地上的水,弘歷又揮手讓他們把盆也收走。

小太監剛拿起銀盆來,卻見盆子裏還有一只特別精巧的西洋船,一看就是貴重之物。

他也不敢用手拿,趕緊隔著袖子捧了送上去。

卻聽四阿哥道:“這東西機擴壞了已經無用了,扔到外間火盆裏燒了就是。”

小內監嚇了一跳,這樣珍貴的東西就燒了?連忙道:“阿哥,可要奴才送到找造辦處去修一修……”弘歷還未及惱火,旁邊一機靈的小太監就連忙搶了過來:“奴才這就去燒!”

這船模是仿著真的船造的,外頭是木板精雕,內裏是金屬船骨架,扔到炭火盆裏,外層很快就燒了起來。

片刻後,小太監端著火盆架子捧了來給弘歷看,只見裏頭除了些銀銅骨架,其餘盡數燒毀了,再看不出原來的模樣。弘歷心裏自打知道顧八代給六弟當啟蒙師傅的郁悶終於散了些去。

點頭道對那機靈的小太監道:“這些就賞了你。”

船模中做龍骨的銀與銅也是硬通貨可以賣錢,何況機擴裏為防生銹也用了不少金子,那小太監突發橫財,叩頭謝恩。

弘晝七拼八湊寫完了一篇文章,然後感慨:還好皇瑪法話多,他這篇文章裏,引用他老人家的話就占了一半。剩下他自己寫的一半,就是車軲轆讚同皇瑪法說得對!

勉強寫完後,弘晝自己也有些心虛,就拿去給他的專屬先生吳襄看。

吳老師一見就驚了:他一貫是知道自己的學生不太精於學問,但沒想到他還忽然變成了糊弄學專家!

無奈委婉道:“萬歲爺讓阿哥寫時務策論,是要考較阿哥於邊防海防之事上的見解。阿哥還是言之有物為上。”言下之意,自己答卷就是錯了也不要緊,你這全拿先帝爺的聖訓糊弄是不是過分了點?

弘晝嘆氣:“先生,我是真無甚見解。就這一篇要不是四哥指點我,都寫不出。”

吳襄一怔:“五阿哥這篇策論是四阿哥指點的?”

弘晝點頭,把弘歷的指點盡數和盤托出。

不比弘晝,吳襄對聖祖聖訓可是十分熟谙,其中有幾卷他還是主編。

他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問題:四阿哥指點給五阿哥的這些聖祖聖訓,全都是要禁海的!

需知康熙爺做了五十載皇帝,心境並非一成不變。

早年與晚年,先帝爺都行過禁海之事,但壯年時卻是廣納西學,還曾給西洋比利時國的南懷仁賜了欽天監的官,甚至還給了個謚號——僅從對西洋人的態度來看,先帝爺有段時間可比當今還開放!

然而這些話四阿哥皆不曾指給五阿哥看。

以至於五阿哥寫了一篇明顯拼湊聖祖禁海之言的策論出來。

吳襄能做皇子師,心思何等縝密,如今的弘歷在他們這些官場打滾多年的人眼裏,還真是不太夠看的。

他很快把弘歷的心思猜了個七八成,隨即發愁起來。思忖再三,便走來與弘歷的師傅徐元夢暗示一二:我都看的出來的事兒,皇上慧眼如炬難道看不出兩個阿哥文章裏的貓膩?我趕來賣個好,你說與你的學生四阿哥,一齊把文章改了吧。

吳襄還真是好意:他是天子近臣又是皇子師傅,如何看不出將來儲君位就在四阿哥六阿哥之間(如果皇上不再老來得子的話)。

於吳襄這種士大夫看來,還是長比幼強,見四阿哥犯了糊塗,最主要是還牽連了自己的學生五阿哥,就來委婉提醒一下。

他不提醒還好,提醒了就見徐元夢臉都青了。

原來四阿哥根本不曾給徐元夢看這篇文章。尋常老師可以問學生要功課,但他們這些皇子師傅,地位卻尷尬。四阿哥根本不給他看策論,徐元夢從何勸起?

於是徐元夢聽懂了吳襄的暗示後十分痛苦:為什麽這種悲慘的事情總發生在我身上。

從前他給太子胤礽當老師,結果太子變成了廢太子,作為其師天然就被安排了隊伍的徐元夢就很無奈,戰兢兢許多年。

結果皇帝都換了,好嘛,他的人生從頭再來,繼續給四阿哥當老師,再次被迫站隊,而且這位皇子跟上一位太子一樣,心裏拿定主意就誰也不聽誰也不理。

徐元夢:上天給了我出色的才華,難道就是為了搞我的。

吳襄見此倒也明白了徐元夢是勸不了四阿哥的,只好遺憾告辭,回來先處理自家的麻煩:他不遺餘力給弘晝梳理了一條康熙爺對西洋態度轉變的時間線出來,然後循循善誘,讓弘晝重寫了一篇策論。

就在吳老師累死累活的時候,就聽說徐元夢病了。徐元夢道怕來往上書房倒是將病氣帶到圓明園,特意上稟暫監國的怡親王,回京城自家養病去了。

怡親王見徐元夢年紀也不小了,而且病的著實憔悴支離,就允了假。

徐老師跑路去也,爭取在禁海之事沒有結果前,絕對不會好起來,甚至要繼續壞下去。

這皇子間明爭暗鬥的慘烈,他實在不想摻和第二次了。

吳襄:……好辦法啊,早知道我也病一病!

話雖如此,但吳襄看著在自己指導下,費勁卻用心的一點點重寫策論的弘晝,心裏又一軟:五阿哥確實生性單純些,生在皇家卻難得真心實意,觀他素日言行,對四阿哥這位兄長也好,對四公主這位妹妹也好,都是真有感情,並非是他一開始猜測的,五阿哥兩邊討好押註。

他對自己這位半路來的師傅也是心誠恭敬,毫不藏私的來請教問詢。既如此,吳襄倒不舍得像徐元夢一樣冷靜抽身退步,他想要再留幾年,在接下來的風雨中盡力替五阿哥看著前路,不叫他被人無知無覺就利用了去。

“額娘!”

姜恒把一月未見的女兒抱在懷裏的時候,頓覺得心裏都滿了。

皇上是跟在女兒身後進來的。

一進門就見姜恒正蹲身攬著女兒,邊打量邊問衣食起居如何,面上就不覺浮出笑意:皇上回宮自然先去給太後請安,太後也是這麽對他噓寒問暖的,似乎他這個皇帝還會吃苦似的。

為父母的心大抵如此了。

皇上這回是自己帶了一月的孩子,體會更深:哪怕知道敏敏身邊好幾十口子宮人,但還是怕人不夠盡心,睡前總要去看一眼女兒的睡顏,再把火盆、帳子的縫隙都看過一遍,才能放心。

姜恒見皇上進門,也沒起身,就仰頭望著皇上:“皇上回來就好。”

自打從六阿哥口中聽到禁海二字,姜恒心裏就沒有一日徹底放松下來,總覺得沈甸甸壓著一件事。

她知道的歷史終於在這件事上全不作數了。她無法推斷皇上對禁海會是什麽樣的態度。

此時皇上回來了,雖然還不知他內心決斷,但姜恒卻覺得心安許多。

而皇上看她這樣擡眼兒望著自己,打心底裏沁出來似的歡喜,就下意識回應道:“朕回來了。”

然後伸手:“先起來。”她這樣蹲著抱著孩子,一會兒腿麻了容易晃著。

姜恒剛順著皇上的手起來,就聽見小太監忙不疊的通報聲,與小孩子的腳步聲幾乎一起傳了進來。

“姐姐!皇阿瑪!”

六阿哥少有這麽興奮的時候,進門請過安,就圍著皇上和敏敏轉個不停,又格外要拉著姐姐說話。

皇上就道:“你們先回去換過家常衣裳,玩上一會兒,等用膳的時候再打發叫你們。”

兩個孩子手拉手往後殿去了。

皇上也在這裏換過常服,喝了半杯牛乳茶,想起一事正要跟姜恒說,忽然見敏敏又跑回來,很納悶道:“額娘,弟弟怎麽了?他忽然把自己屋裏的門關了起來,我去推也推不開,他只在裏面說什麽,讓我想法破門進去。”

姜恒莞爾:“他近來就愛這麽玩,你叫人弄開門把他揪出來就是了。”

又特意對皇上解釋了一番。

從六阿哥聽到十三爺十四爺討論禁海之事說起,再到兒子問的門關不住怎麽辦,都大大方方說給皇上。

這些日子,姜恒就常跟兒子玩‘破門游戲’,讓兒子想想怎麽讓人進不去門。

他還是小孩子,能想到的方法無非那幾種,起初把門閂掛上,姜恒直接叫手巧的太監,從外頭給他卸了門閂。六阿哥又想到讓人搬了桌椅堵門,這下姜恒連叫手巧太監都省了,直接找幾個膀大腰圓的內監把門撞開,然後進門彎腰點點兒子的鼻子:“抓到了。”

六阿哥就繼續琢磨起來。

皇上聽了始末,先是笑道:“你也太欺負個孩子了。”

之後便與姜恒說起,讓她不必驚動旁人,從敬事房挑幾個本分寡言的內監,做賞人之用。

屋內靜悄悄沒有多餘宮人,只有香爐裊裊青煙。

皇上說話聲音也就輕了下來:“這回,朕還順便帶了個人回京,是從流放中特赦回來的。此人朕有大用,暫不叫他露面,只與你說一聲,私下安排幾個人伺候他便是。”

姜恒不免好奇,從流放中特赦回來的神秘人?

皇上也沒瞞他:“你祖父應當認識此人,他名為戴梓,是顧先生薦給朕的人,原是先生當年至交。據說此人自幼精擅火器,如今軍中用的子母炮,就是他做的,這都幾十年了,仍未有能越過他的。”

戴梓!

這位清初的機械火器天才,在後人眼裏,是極為可惜的被埋沒的科學家。他在機械方面靈到不可思議的程度:這子母炮也是起自英吉利等國,最初是南懷仁口頭描述給康熙爺的,只說這種火炮比之前弗朗吉人做的可強多了,物理意義上‘天花亂墜’可以連爆。

康熙爺當時要打的仗多,自然感興趣,還令南懷仁去做火器營顧問,結果折騰了一年多還啥都沒做出來。

倒是當時在翰林院做侍講的戴梓,對此極感興趣,自請去接了這個爛攤子,將子母炮做了出來。

直接就拉到準噶爾戰場上去用了,果然火力極佳,在火力覆蓋下,準噶爾也得避其鋒芒。

據說戴梓只用了八天。

若說子母炮只用了八天就改了出來,還有些不知真假的傳言成分,那還有一事足以證明戴梓在火器上的天賦。

康熙爺二十七年,荷蘭遣使來朝,送了五支號稱當世唯一能連發二十八枚彈子的琵琶槍,也算是來秀了一把肌肉。

戴梓奉命研究此槍,等五日後,荷蘭使者收到了清朝的回禮,竟然已經仿造出了一樣連發的連珠火銃。

荷蘭使者:……我們這是來送經驗值的嗎?

戴梓的天賦就是這樣好,若是放在適宜的時代,或許成就遠不止這兩項。

可惜他跟許多有才之士一樣,為人耿直不太會做人,得罪人而不自知——就這脾氣跟顧八代投了緣,兩人相交莫逆。

然而好朋友也是手拉手一起走,很快顧八代被康熙爺開除了老師編制,戴梓比他好朋友還慘,直接被流放了,而且是流放到沈陽一專門流放聾啞犯人的鑿石場去了。

他在機械上的才華先帝深知,於是哪怕流放也恐他洩密。所以格外將戴梓流放到了沒法與任何人說話的所在。讓一個專精機械火器的科學家,二十年來見到的除了石頭就是石頭,能夠五天內做出連珠火銃的手,卻只能用來拿鑿子,也是一種極殘酷的懲罰了。

直到皇上登基,顧八代官覆原職,回京後向皇上舉薦了戴梓。

可惜戴梓罪在不赦,屬於康熙爺特批,哪怕大赦天下,也跟他沒關系,要永久呆在鑿石場。

皇上沒有明著違背先帝的旨意,也慮著戴梓的脾氣跟顧八代還不一樣,再回朝中照樣被人坑的找不著北。

既然皇阿瑪讓他呆在鑿石場,那就改造‘鑿石場’就是了。

如今那沈陽荒無人煙處的鑿石場,已經變成了一個機械研究所。戴梓在裏面待了八年,如癡如醉研究各色器物——十四爺在西北之戰起始前,從京裏收到的火器,就是戴梓根據法蘭西的火器新研究出來的。

不單是火器,如今戴梓帶著手下的匠人們,已經做出了鐘表。

皇上不知姜恒是了解戴梓的,此時見她怔了一下,就對她道:“此人有大才,朕這回帶他回京,是九弟上書,法蘭西人總算將播種機零零碎碎陸續送了來。”

與石墨筆不同,播種機這種龐然大物,法蘭西人想從英吉利弄來,實在有些困難。

有一回差點就偷渡了一個報廢的出來,結果被英吉利人發現,那一隊法蘭西商人差點在港口被人打死。後來他們就改了策略,開始碎片化往外運零件,歷經三年,終於運的差不多了。

但法蘭西公爵為難表示:各色零件運是運來了,但我們裝不起來……還請大清皇帝尋能人異士研究一二。

皇上便把戴梓帶了回來。

又對姜恒道:“他仕途坎坷,又經流放有些性情古怪,不願開口講話,更不會料理下人。你只管找幾個老實寡言的內監與他就是了。”

皇上看過姜恒,看過小兒子,便依舊回九州清晏去。將十三弟叫了來,問過京中事。

怡親王答完後就先承認錯誤:“臣弟那日與十四說起禁海事,竟忘了六阿哥還在一旁。聽顧先生說,那幾日六阿哥總問他禁海和西洋事兒呢。”

皇上擺手:“無妨。”

說起禁海事兒來,皇上就命蘇培盛將剩下的阿哥叫了來。

六阿哥還小,聽了也似懂非懂。

倒是其餘的兒子,皇上想瞧瞧他們對此事有什麽見解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